好莱坞史诗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圣经故事为基础的史诗电影,另一种则是追逐票房、剧情简单老套的商业史诗电影。毫无疑问,《宾虚》属于圣经题材类的史诗电影,这一流派最早起源于1917年DW·格里菲斯执导的《党同伐异》(Intolerance),随后圣经题材类史诗电影的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其中包括1934年的《罗宫春色》(The Sign of the Cross),以及1938年的《罗宾汉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等等。
将近一个世纪后,好莱坞再次重启了对圣经故事的兴趣,尤其是2004年《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的火爆全球。梅尔·吉布森执导的这部电影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但最终的全球票房却高达6.12亿美元。于是,整个好莱坞都开始关注类似题材的电影。
自从2010年之后,好莱坞更是在近两年推出了三部跟圣经故事有关的史诗电影,首先就是2014年的《诺亚方舟》(Noah),接着就是2014年的《法老与众神》(Exodus: Gods and Kings),这部影片的导演是曾执导了《角斗士》的雷德利·斯科特,男主角则是“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而第三部就是上周末才上映的《宾虚》。
但现在的问题是,电影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发生了改变,史诗电影现在已经很难走俏。与如今这部《宾虚》不受待见不同,威廉·惠勒1959年执导的《宾虚》,经常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除了圣经史诗电影,商业史诗电影在历史上也曾有过高潮。在《勇敢的心》中,梅尔·吉布森塑造了一个经典形象,而2000年的《角斗士》,至今仍被认为是雷德利·斯科特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然而在《角斗士》之后,很少再有这种题材的影片能取得成功,虽然2004年上映的《特洛伊》(Troy)在全球拿到了5亿美元的票房,但那一年PG-13级的《蜘蛛侠2》(Spider-Man 2)都获得了8亿美元的票房,因此也很难说《特洛伊》的5亿票房是多么优秀。
至于其它史诗电影,票房就更加惨不忍睹,《亚历山大》(Alexander)的全球票房只有1.67亿美元,迪士尼的《亚瑟王》(King Arthur)2.03亿美元,雷德利·斯科特和罗素·克劳再次合作的《罗宾汉》(Robin Hood),全球票房也只有3.21亿美元,而今年的《宾虚》,全球票房能超过1亿美元就已经算是万幸。这期间,唯一取得成功的商业史诗片就是2007年的《斯巴达三百勇士》(300)。
史诗电影备受冷落,原因之一就是观众口味的改变。随着CGI时代的到来,现在电影中越来越容易呈现出万人对战的大场面,因此那种古老的战争史诗的镜头,对观众不再有吸引力。而且当年审查制度非常宽松,罗素·克劳可以在电影中将对手的脑袋血淋淋的砍下来,布拉德·皮特或者戴安娜·克鲁格也可以脱得一丝不挂,但如今审查制度越来越严,R级电影的限制,导致这样的画面只能被成人观众看到。
由于观众的口味推动着电影形式的发展,因此好莱坞史诗电影存活下来的机会已经非常小,尤其是圣经题材的史诗电影,在最近两年遭到三次沉重打击后,这种题材的电影恐怕要被好莱坞束之高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