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频道 >

价值不输稀土 锂离子电池资源"全球争夺战"正在升温

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时间:2019-10-17 08:49:18

外媒称,近日,为锂离子电池开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种电池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纯电动汽车(EV)和蓄电池等,全球的需求正在扩大。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正在给原材料领域带来新的商机。除了商社和资源企业外,电池企业和IT企业等跨界企业也掀起错综复杂的争夺战。

争相出手 抢占先机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16日报道,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全球重要锂矿山霍布奇,2020年下半年启动生产的准备工作正在推进。有一家企业认为,涉足从开采到冶炼业务的加拿大尼马斯卡锂业公司属于有潜力的投资对象,并对此进行了出资。那就是倡导“信息革命”、积极投资人工智能(AI)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日本软银集团。

报道称,软银集团2018年4月投入约8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取得了尼马斯卡锂业公司的9.9%股权。对软银集团来说,这是首个矿山投资项目。该矿山的预计锂产量为3.3万吨,软银集团将长期直接采购最多20%。首先向软银集团涉足的光伏发电业务的蓄电池供应锂。

“对尼马斯卡锂业公司的出资在集团战略上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如此强调出资的意义。

软银集团不断对移动出行领域展开投资,还看中了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潜力。孙正义表示,“将通过科技和能源的融合,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和纯电动汽车时代的移动出行革命”。

价值不输稀土 争夺正在升温

报道介绍,矿山投资此前一直由资源企业和商社承担,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跨界企业也开始直接采购原材料。推动他们采取行动的是原料分布不均这一问题。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锂的全球年产量有所增加。产量占据首位的是澳大利亚,其次是智利和中国。而从储量来看,智利遥遥领先,其次是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锂与稀土等被视为高科技领域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另据法国《回声报》近日报道,锂离子电池对电动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称,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而主要原料的供给来源有限。因此,不能再像此前那样仅仅依赖资源企业和商社,新竞争者也开始启动矿山投资。

报道认为,随着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奖,锂离子电池再次受到关注。包括废旧电池等在内,原料争夺也有可能升温。

【延伸阅读】对中国锂电池崛起,诺奖得主吉野彰这样看——

10月14日报道锂电池生产领域曾经是日本强项,但现在中国、韩国企业的崛起令世界瞩目。对此,《日本经济新闻》10月10日刊登了对刚刚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的采访。这位创造了“可充电的世界”的化学家谈了他的看法。

吉野彰是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是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名誉研究员。在此次诺贝尔化学奖之前,他也曾获奖无数,被称之为“重新定义了未来之人”。

报道称,曾经,在锂电池研究和生产领域,日本领先世界,拥有很高份额。但是如今有观点认为,日本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正在下降。对此,吉野彰指出,日本的大学研究已来到拐点。企业的研究也变得和以前不同。关于基础研究,“10个里有1个取得成功就算好的”,预算被缩减。吉野彰认为,要解决现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好奇心,不关注能用在什么地方,拼命发现新事物,同时还要做真正有用的研究。“这两种研究积极地作为两个车轮不断转动是理想状态。”

获奖后,吉野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日本的产业“(贴近消费者的)下游很弱”。不过,电池本身并非下游,而相当于中游。不仅是电池行业,世界整体的产业变化,中游在不断消失。下游和上游直接连通成为成功模式。相当于中游的部分不断失去活力,这是没有办法的。“下游是(美国谷歌和苹果等)GAFA的世界,因此环境险恶,但(日本也)必须积极采取行动。”

在谈到锂离子电池市场,中国和韩国正在崛起,日本该如何应对时,吉野彰称:“从锂离子电池本身来说,确实如此。在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方面,以前日本很有优势。在日本制造所需电池是合理的。如今手机和个人电脑已转向海外。即使日本的企业仍然存在,也是在中国生产。特意在日本制造电池显得奇怪,没有办法。”

他认为,日本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隔离层、正极和负极等业务仍表现强劲。“虽然能控制(贴近消费者的)下游最理想,但只要能控制核心技术就好也是一种想法。”

【延伸阅读】锂电池的前世今生——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研究解读

10月11日报道美媒称,锂电池改变了世界,而且才刚刚问世30年左右。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与此密切相关的科学家。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10月9日报道,很有可能,你此刻阅读此文所用的设备就是依靠锂电池供电。锂电池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我们口袋里的科技产品供电,而且为电动汽车、有时还为住宅供电。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工程学教授约翰·古迪纳夫、美国宾厄姆顿大学化学教授斯坦利·惠廷厄姆与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化学家吉野彰将平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3万美元)的奖金。

97岁的古迪纳夫成为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他还没退休。

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这三位科学家“为无线和无化石燃料社会创造了适当的条件,为人类带来了最伟大的福祉”。因此,他们实至名归。

但是,他们并非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发明,而是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完善彼此的成果而取得成功的。

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言,锂电池的故事始于惠廷厄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他是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师。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石油短缺问题,该公司投入人力财力研制充电电池。当时的充电电池体积大、笨重,而且输出功率太低。

惠廷厄姆考虑用锂元素制造一种新型电池。锂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最易起化学反应的元素之一(容易失去电子)。但是,这些让锂成为电池理想选择的特性也让它不够稳定,容易着火。惠廷厄姆成功研制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锂电池的前身。但是,这种电池有点危险,很容易爆炸。当石油危机逐渐平息时,埃克森公司不再重视相关研究。

然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古迪纳夫采用了这种设计并加以改进,重新设计了电池的阴极,将电池输出功率从2伏增加到4伏。但是,电池仍然有点危险,因为阳极的锂仍然可能着火。

这就要说到吉野彰了:他重新设计了电池的阳极,用碳包住锂。这样一来,电池就安全了,锂不会再发生危险的反应了。

诺贝尔奖委员会解释:“随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查遍了元素周期表,试图研制出更好的电池,但是迄今尚无人成功发明比锂电池容量更大、电压更高的电池。”

因此,电池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为了实现电池储存更多可再生能源的目的——足以满足美国全部能源需求并帮助我们彻底摆脱化石燃料——必须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价格也必须降低。

2017年,古迪纳夫曾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当今社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戒除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我们能生产出与内燃机汽车一样便捷而价廉的电动汽车,我们就能实现公路上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仍在努力探索下一代电池。

但就目前而言,锂电池仍然是打造零碳排放未来的最重要支柱之一。

关键词: 稀土 锂离子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