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大义灭亲的故事你听说过吗?对于包拯其实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他铁面无私,敢替百姓们伸冤鸣不平,判案时英明决断,百姓们都称他为包青天。在他一生断案中有没有大义灭亲的故事呢?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小编为你讲述。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大义灭亲的故事发作在包拯当知县的时分,包拯此人从不秉公枉法而被百姓深深的爱戴。之后发作了一件事,情与法到底如何抉择呢?拯大义灭亲主要是发作在包拯与嫂子之家的事情。那时的包拯做庐州知县,一个老大娘来报案,被告人是包勉,包勉是包拯的侄子也就是包拯哥哥的儿子。原来是包勉打死了老大娘的儿子,摔死了她的孙子,强奸了她的儿媳妇,这是非常严重案件,2条人命加上强奸罪,这在现代社会肯定判死刑了。包拯接到报案后立刻下命令抓嫌疑人。
但是嫌疑人久久没有被拘捕归案,包拯被这起案件折磨的心力交瘁,道德与法律不断在包拯脑子里回旋。回到家后,看见妻子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问包拯,这个拨浪鼓能否要扔掉。这个拨浪鼓承载着包拯儿童时期的满满记忆,这就要回到包拯的童年故事,而这个故事里面有被告人包勉和他的母亲,也就是包拯的嫂嫂。包拯的母亲为了生包拯在包拯未满月的时分逝世了,那时分的包拯还是个婴儿。嫂嫂心疼包拯,就把包拯带回来家养。嫂嫂在那时也有孩子就是包勉。嫂嫂同时哺育着包拯和包勉,奶不够喝时都是先让包拯喝然后让儿子喝米粥,这是怎样样的一份真情真意。
包拯大义灭亲 斩杀了自己的亲侄子
包拯两岁时候,他哥哥买来一个拨浪鼓给自己的儿子包勉玩,小孩子都不懂事,包拯和包勉抢拨浪鼓玩,包拯没抢到开始大哭,嫂嫂从包勉手里夺过拨浪鼓给包拯玩。拨浪鼓还不当心划伤了包勉的手,这件事让包拯深深的记在了他的脑子里。包拯的老婆拿出拨浪鼓就是要提示包拯嫂嫂的这份心这份情,让他对包勉网开一面。嫂嫂年事已高,膝下无子这对老人会是个大打击,包拯道理何尝不懂,但是国法难容啊。包拯升堂后理解了一切来龙去脉后派人抓住包勉,一句斩包拯的心也碎了一地。当看到包勉的头颅,包拯放声大哭,对着妻子说以后嫂嫂就由我来照顾。
包拯大义灭亲的故事就是上文中介绍的这些啦。包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身上也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很多电视剧都会以包拯为原型,讲述那时候他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为百姓谋利的样子。包拯深受百姓的爱戴,至今,仍然被大家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