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频道 >

绿色转型,宁夏开发区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20 11:48:29

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经济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整合优化提升取得新成效,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全区24个开发区入驻规上工业企业1256家,实现产值5700亿元,较2017年(改革前)增长90%,接近一倍。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期我们走进我区一些开发区,解读深化改革的做法、亮点及成效。

在宁夏的工业版图上,开发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资料图)

这里,是宁夏工业的“核心区”“主力纵队”。

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24个开发区入驻规上工业企业1256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83.3%。开发区集中了全区90%的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70%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R&D经费投入占全区80%以上。

开发区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入开展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创优发展环境,吸引万千产业汇聚融合,一幅高质量发展画卷在宁夏大地徐徐展开。

改革关键词:深化改革

体制机制更“活”

2018年,自治区启动了全区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按照“一县一区,每个开发区不超过3个区块”的整合原则,将33家开发区整合优化为24家,推动由市分管领导或县(区)主要领导兼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初步改变了“小”“散”“单”“弱”的局面,实现了行政区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

“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是我区开发区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推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全部设立管理运营公司,支持各类经济实体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相向而行的建设运营机制初步形成。”8月30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园区政策给力,生产要素成本低,‘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为企业全程帮代办服务,企业开办2小时即可注册拿证。”在贺兰工业园区,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银川高新区探索建立以“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社会资本+融资支持”“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园区运营+专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种模式”,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

“强弱项补短板,谋划实施再生资源集散基地商服配套、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区灵武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新增3000吨/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等诸多项目,全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素保障等运营项目,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银川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六盘山工业园区成立热力有限公司,以政府补贴为园区企业供汽、供暖,降低了园区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我区还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37项审批权限,支持3个开发区设立了一级财政、7个开发区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而“一站式服务”、帮办代办、容缺办理等优化措施的全面推行,有效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企业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事不出区,园区的事园内办”。

改革关键词:发展质效

产业生态更“优”

日前,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丁烯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首次应用于Novolen聚丙烯装置,产出两款新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宁夏煤业公司聚丙烯产品牌号增加至29种。

与此同时,宁夏煤业有限公司聚丙烯1102K产品在洛阳市场占有率突破50%,产品溢价大幅领先同类化工企业,区域产品覆盖率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势头迅猛,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扩大煤炭深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高性能特种纤维等特色优势产品链,获评中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3名,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化工园区。

“一体推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减包袱、强创新,促提升,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主攻头部企业、引进配套项目,培育耦合互补的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逐步推动各园区向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迈进。”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地奔牛减速机数字化车间、威力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项目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重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加快形成银川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我区逐步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以产业链思维、集群化思维,推动产业集链成群,供应链成本更低、更加高效,区域间产业分布更加合理,上下游联动更加密切。

“建体系、补链条、聚合力、提速度,依托开发区资源、区位优势,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开发区作为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以重大项目引领,加快链群发展,一批在开发区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正成为宁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2023年年底,全区24家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700亿元,较改革前的2017年翻一番,产值过百亿的开发区达12家,其中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值突破1700亿元,跻身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跃居全国化工园区5强。开发区亩均投入、亩均产出、亩均税收达到248万元、183.4万元、6.9万元,较2017年增长0.6倍、3.6倍、4.8倍。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产值、投资、利润、税收分别占全区工业的83.3%、78.4%、71.7%、70%、58.3%,开发区已成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改革关键词:创新驱动

企业活力更“足”

北京海望有机液体储氢项目创造了3个月落地的“宁东速度”,已成功在宁东基地落地产业化,预计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研究设计的电氢耦合系统在这里进行中试并取得成功……

2021年投入运营的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是国内首批西北首家化工园区中试基地,也是国家标准的发起单位,占地面积200亩,运行3年来,累计引入项目22个,产出中试产品5个,成果转化成功落地2个项目。

我区深入推进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集聚优势,将开发区打造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加快推进宁夏高等研究院、华理现代煤化工研究院、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宁东分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向开发区汇聚,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2023年底,24家开发区集聚了全区95%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八个高新技术领域实现全覆盖。全区开发区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2个、企业技术中心98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6家、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以产学研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实现,开发区成为全区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改革关键词:生态安全

发展底色更“绿”

“宁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4.32亿贷款,支持企业以市场化水权交易方式获得永宁县节余的2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实现水资源在区域间、行业间优化配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宁夏唯一“四水四定”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煤化工废水和矿井水零排放等项目,连续两年矿井水回用煤化工项目近910万立方米。规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95%,通过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每年节水近570万立方米。

我区在生态和安全管理方面创新举措,提升开发区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能力。针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短板,聚焦“水、废、地”等要素,把好“水、废、地”等要素的关口,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准入到项目落地等提前做好布局和谋划,通过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竞争性评审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开发区优先布局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废利用等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项目,推动开发区、产业与黄河和谐共生、相融共济。

“自治区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发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的方案》《关于加强开发区污水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各市、县、区要及时下沉应急、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与开发区共同承担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区开发区生态和安全管理以及园区承载能力提档升级,已累计铺设道路近3000公里、供水管网近2000公里、排水管网近2500公里,建设变电站115座、污水处理厂53座,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并实施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集中供热供汽等低成本化改造项目278个,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下一步,将在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促进开发区协同、集约、高效发展,深化开发区管理机制改革以及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等方面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推动开发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丁建峰 文/图)

抓服务就是谋发展 营商才能“赢商”

泾源县轻工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禹国君:

园区改革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降低项目落地成本。以泾源县轻工产业园为例,园区持续不断提升硬件条件,弥补基础设施短板,为企业入驻提供快落地、快建设、快达效的优良环境。如对纳入全县重点项目的2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专班包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依托园区“一站式”审批代办点和企业服务工作站,通过指导领办、陪同帮办、授权代办等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各项贴心服务。今年上半年,向新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室3间168平方米,厂房两栋44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6间315平方米,让企业感受到拎包入住的便捷和家的温暖。

改革创新解难题 助企服务谋发展

宁夏中车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黄廷:

开发区改革,运行机制更加灵活,也带给企业更多实惠。宁夏中车新能源有限公司落地海兴开发区以来,充分享受到了开发区改革的红利:为了解决公司员工住宿问题,园区管委会协调公租房小区,提供一栋住宅楼用于员工宿舍;协调配备了两栋标准化厂房,合计面积为9600平方米,大大减轻了公司物料的存储问题;提供了约1.3万平方米的场所作为成品堆场,解决公司的成品存储问题;为了保障公司海原分公司的储能生产,园区管委会还协调提供了1.6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用于生产储能集成系统。

企业改革故事

苏宁新能源:改革创新让企业“脱胎换骨”

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从单一的煤矿机械设备铸件生产企业发展为产品多元化的智能制造企业,并跃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首先从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方面深化改革,营造‘重创新、铸精品、扬匠心、谋进取’的‘家文化’。”8月30日,苏宁新能源董事长王明浩介绍,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形成了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较高的管理能力。

“所谓‘家文化’,就是让员工像爱家一样关心企业、爱护企业,让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凝聚力。”王明浩说,企业也要像“家”一样,给予员工温暖、慰藉,使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在“家文化”的氛围中,员工们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大家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不少一线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公司中高层成员。

公司总经理赵文峰,进入苏宁新能源之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铸件生产设计出了一整套新工艺,年节约生产成本500余万元,被破格提拔为质量检验部部长。随后,他提出以消失模整体铸造工艺代替传统铸焊工艺的研发思路,带领创新团队开始科技攻关,产品一次性浇铸成型。2020年11月24日,赵文峰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深化用人体制改革的同时,苏宁新能源在管理、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

“从管理到创新,从服务到营销,不合理的地方就下决心改革。”王明浩表示,该公司改革方向瞄准生产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特色化、商业模式新颖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协同以及智慧化水平稳步提升。

“公司率先在宁夏使用消失模整铸技术生产中部槽,各项机械性能已达到或超越国家标准,使用寿命相比传统中部槽提高40%以上。成长为全区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形成了自动化、柔性化、批量化供货能力。”苏宁新能源总经理赵文峰介绍,该公司商业模式旨在打造一个铸造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将企业单体制造与维修向共享联合制造、远程在线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基础性服务转化,最终向各种增值性、高级服务拓展,实现单一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

近年来,该公司深耕激光技术增材再制造产业化应用领域,经过“再制造”工艺修复后的矿山设备使用寿命延长2—3倍,不但很好开拓了新的市场,实现了“服务型制造业”的角色转换,更有效延伸了企业的产业链条,成为国内煤机再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

“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王明浩表示。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